2025年1月6日,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在O207室舉行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會,歷史學專業曹娜、潘小童、張金才三位博士研究生參加答辯。澳科大社文所林廣志所長擔任答辯主席。答辯委員有: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教授、澳科大社文所郝雨凡特聘教授、馬建春訪問教授。澳科大社文所夏歡助理教授擔任答辯秘書。三位同學分別匯報了自己的博士論文,並回答了典試委員會提出的問題。委員會成員分別投票,最終同意三位同學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建議授予歷史學博士學位,但需根據典試委員會提出的意見做不同程度的修改。
曹娜是2021級歷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她的論文題目是《〈解放〉週刊與中共抗戰動員研究》,指導老師是朱英教授。《解放》週刊抗戰動員具有突出的政治性、兼具戰鬥性、思想性的時代特征,起到了宣傳反侵略正義性,加強國共合作,保持持久抗戰的作用。考察這一時期《解放》週刊的創辦情況、中共利用《解放》週刊在各個領域的動員活動,以及抗戰動員中體現出的作用和特點,以求釐清中共抗戰動員的歷程,為深入解讀中共在動員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進而為豐富抗日戰爭史提供參考。
張金才是2020級歷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她的論文題目是《近代賀州城市發展研究(1897-1949)》,指導老師是張先清教授。該論文以1897-1949年時間跨度為限,以近代賀州城市為研究對象,以其結構與功能演變為線索,通過對其發展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與梳理,重點研究其空間格局、經濟發展、文化教育以及多元民族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而探討其如何從傳統城市轉變為現代城市,揭示近代賀州城市的歷史演進過程。
潘小童是2021級歷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她的論文題目是《瑪利諾外方傳教會雜誌研究(1918-1945) ——以〈遠方的田野〉為例》,指導老師是張先清教授。該論文以瑪利諾會民國來華傳教期間刊發的官方雜誌《遠方的田野》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中涉及中國,尤其是廣東、廣西地區的文章與照片,結合地方文獻及史料,考察這些文本和圖像是在何種歷史場景中產生,之後又是如何流通、被觀看和理解的,同時也從微觀史學的角度考察當時中國社會是如何在各個方面體現出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戰亂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最終在更大的歷史背景中理解何闡釋普通人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