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系列講座2025”第一講 | 藝術的真實與真實的歷史:大航海時代中國出現的第一部職貢圖——《東夷圖像》

2025/03/06

2025年3月5日上午,為慶祝澳門科技大學建校25周年,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學研究中心主辦“澳門學系列講座2025”,澳科大湯開建講座教授主講第一講《藝術的真實與真實的歷史:大航海時代中國出現的第一部職貢圖——〈東夷圖像〉》。講座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逾六十人參加。

 image.jpg

湯教授講座

明朝蔡汝賢所作《東夷圖像》以“繪畫藝術”的形式繪製二十國外國人圖像,這是大航海時代以來中國出現的第一部職貢圖,是中國人第一次繪摹歐洲人形象的外國人物圖冊,也是明朝對“不征之國”的外交關係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真實體現。湯教授通过對不同圖像的畫面構圖與繪畫技法對比研究,認為《東夷圖像》中的《佛朗機圖》《呂宋圖》《滿刺加圖》《天竺圖》《西洋圖》《黑鬼圖》6幅歐洲人物形象圖與《南蠻屏風》中的歐洲人形象如出一轍。

 image.jpg

講座現場

湯教授還從“中國繪畫史”和“中國繪畫藝術”的角度對《東夷圖像》進行研究,認為蔡汝賢作為有過8年任職的廣東布政使司,結合自身的真實經歷,以繪畫的形式繪摹來華外國人的圖像、文字的方式記錄各國風俗人情,既豐富了明朝在“大航海時代”對外貿易和對外關係的文獻史料,又為學者研究各國夷人的民情風俗打開了圖像的視域。對考究《東夷圖像》的圖冊性質、文本研究、繪畫藝術以及其背後的視覺文化、相關時期的書業發展、版畫風格變遷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同時,對研究中西美術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都具有特殊意義。

image.jpg 

湯開建講座教授

講者簡介:湯開建,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首席歷史學家、澳門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兼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客座教授、澳門口述史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曾任暨南大學教授、澳門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明清史、澳門史、中外關係史、西夏史及中國邊疆民族史研究,出版學術著作《大航海時代與澳門──中日朝越四國澳門漢文文獻檔案彙編(1500—1644)》《澳門開埠初期史研究》《明清士大夫與澳門》《黨項西夏史探微》《宋金時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澳門編年史》(六卷,合著)《天朝異化之角——16-19世紀西洋文明在澳門》等十餘部。

image.jpg 

澳門學系列講座簡介:為推動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設,促進澳門學學科發展,致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澳門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學研究中心自2022年3月成立以來持續舉辦“澳門學系列講座”,邀請澳門史著名專家湯開建講座教授作為常駐主講嘉賓,採用線上、線下公開課模式,向全球學術界傳播澳門學最新學術進展及發現。2023年、2024年已成功舉辦6場,2025年持續舉辦。